|
未來20年節能環保將成新興支柱產業 未來20年節能環保將成新興支柱產業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,“環境汙染是民生之患、民心之痛,要鐵腕治理”,“一定要嚴格環境執法,對偷排偷放者出重拳,讓其付出沉重的代價;對姑息縱容者嚴問責,使其受到應有的處罰。” 在政府工作報告中,李克強表示,“要像對貧困宣戰一樣,堅決向汙染宣戰。”“要打好節能減排和環境治理攻堅戰。”李克強工作報告要求,,二氧化碳排放強度要降低3.1%以上,化學需氧量、氨氮排放都要減少2%左右,二氧化硫、氮氧化物排放要分別減少3%左右和5%左右。 李克強要求,深入實施大氣汙染防治行動計劃,實行區域聯防聯控,推動燃煤電廠超低排放改造,促進重點區域煤炭消費零增長。推廣新能源汽車,治理機動車尾氣,提高油品標準和質量。在重點區域內重點城市全國供應國五標準車用汽柴油。2005年底前注冊營運的黃標車要全部淘汰。積極應對氣候變化,擴大碳排放權交易試點。 李克強還要求,實施水汙染防治行動計劃,加強江河湖海水汙染、水汙染源和農業麵源汙染治理,實行從水源地到水龍頭的全過程監管。推行環境汙染第三方治理。做好環保稅立法工作。把節能環保產業打造成新興的支柱產業。 我國目前空氣、水、土壤三大環境汙染問題最為突出。目前,從法律、政策和具體措施層麵,節能環保三大戰役都已經打響。今年1月1日起,被稱為“史上最嚴”的新《環境保護法》正式實施,按日計罰、查封扣押、行政拘留等組合拳式的多種環境執法手段紛紛出爐。 在大氣、水、土壤汙染防治領域,全國人大常委會已對《大氣汙染防治法(修訂草案)》進行初審,《水汙染防治行動計劃(送審稿)》,擬於近期以國務院名義印發;土壤汙染防治行動計劃也正在加緊編製中。 一直以來汙染治理的“加減法”也在推進。國務院明確,圍繞“調整產業結構和布局、推動能源消費清潔化、完善綜合性經濟政策、強化節能減排”的主線,既做減法,也做加法,多頭並進,宣戰汙染。 一些綜合性經濟政策也紛紛出爐,治理打出組合拳。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副所長常紀文認為,總體來看,隨著經濟增長放緩,經濟結構的進一步調整,汙染物產生量增速下降,汙染物減排壓力逐步降低。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周宏春表示,盡管如此,我國汙染欠賬多,汙染物排放總量居高不下。“還賬”成為未來相當一段時間內的環保重點。 對於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提及的“為官不為”等問題,新任環境保護部部長陳吉寧日前表示,過去環保執法過鬆過軟,環保不守法是常態,而今後要把這個常態翻過來,讓守法要成為常態,“守法是底線,不論是企業還是政府,都要守法,這不是高要求,這是一個底線的要求。” 就新形勢下的我國環境管理與改革取向,周宏春認為,應以排汙許可證製度的製定、實施和監督形成管理主線;以環境保護標準為準繩形成“倒逼”機製。以環境司法為常態實行環境責任終身追究製度。同時,厘清環境管理、環境事業和環境市場及其之間的關係,發揮市場機製作用。常紀文也認為,應加強黨政同責與考核,大力推進社會參與和監督。通過大部製改革,建立協調、有效的行政監管體製機製。 發布日期:2018/7/18 10:35:58 已經瀏覽 1564 次
|